(轉)訓練

2011082610:00


這篇希望能為正孕育孩子而手忙不知所措的媽媽,提供一個解套的方式!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似乎也有一陣忙亂過,後來我發現若是跟著孩子轉而養育他們,我會很累,他們也沒得到真實的照顧,後來心一狠,也是用訓練的方式,依我作息需要,養育孩子,過程雖然艱辛,但很快自己就脫離疲累又脫序的光景了!加油!新手媽媽們!
另外,今天看完這篇,我覺得好有意思!正如筆者所說,我們遇到受挫時,也會和嬰兒一樣亂哭、亂鬧,神不一定會進來安撫你,反而為了訓練我們,常是成為自隱的神。最難得的角色,常是訓練的人,他需要是一個智慧又有原則的人,才能使被訓練的人,生命至終得到變化且成熟。此時你是訓練者?還是被訓練者?
七七

=================================
http://flyingsail318.wordpress.com/

訓練


懷孕初期就看了「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對於作者的理念和實行躍躍欲試,看著也是新手媽媽的同伴與孩子同睡一床,孩子一哭就餵奶,弄得自己像繞著孩子轉個不停的陀螺,疲憊不堪,心裡十分不以為然。那時想孩子哭就讓他哭嘛!書上說哭是運動啊!一哭就餵(抱)豈不是為孩子用哭來達到目的埋下伏筆嗎?況且百歲醫師說哭十五分鐘就會自己睡著了,十五分鐘忍一下就過去了,實行起來應該不難吧!我還硬把書借給媽媽,希望若是媽媽幫忙帶孩子也能照著書上的方法。結果因為早產的關係,那本書成為我孕期唯一看過的育兒書籍。對於照顧新生兒,我的知識幾乎都來自馬偕醫院的加護病房工作手冊和早產兒基金會的衛教書籍,到底正常孩子該怎麼照顧,其實我一知半解。

小睦出保溫箱換小床之後,醫師就要我們常去抱他,因為父母的撫摸和懷抱對他的長大是必須的養分。他剛拔管的那天晚上,因為哭鬧不安主治醫師在他旁邊待到半夜一點,據護理人員說她唱作俱佳,只差沒有跳舞哄他。既然主治醫師都下海,我們全家責無旁貸,所以在他出院前的兩個多月,我總是一下班就到醫院去抱他,周末更是幾乎整天待在醫院。辛苦的還有媽媽和小姑媽,媽媽向壯年班訓練請了一半的假,從週一到周三的早上和下午都去醫院抱小睦,周四周五回壯年班之後則是由小姑媽白天來陪他,連爸爸都趁某次到台北上課特地到醫院抱了他一個小時。小睦在病床上極容易受驚嚇,睡覺時眼睛很少緊閉,但在我們身上他總是睡得很香甜,偶而還會露出淺淺的笑意。護理人員常半開玩笑半警告的說:慘了,回家之後他可能會一直黏在你們身上喔!

在醫院時因為胃食道逆流的關係,醫師要求在小睦吃飽後至少要直立抱著半小時才能放到床上,回家後小睦吐得更厲害,所以吃完奶我都至少抱一個小時,遇到半夜餵奶,常常抱著他一起睡著。剛回家的頭幾個禮拜他日夜顛倒,白天睡很沉晚上不睡覺,弄得我們筋疲力盡,只好安慰自己我終於也能像其他的新手媽媽一樣抱怨孩子讓自己不能睡覺。

小睦回家之後,新綸也看了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好幾次寶寶哭得昏天暗地,他還在旁邊好整以暇地觀望,我已經一個箭步把奶嘴塞進寶寶嘴哩,邊拍邊哄。新綸問我為什麼不照著書訓練寶寶,我總回答寶寶現在還不穩定,需要我們盡全力的愛他呵護他。雖然我也想訓練他睡過夜,但總怕他吃不夠體重不足;我也知道不該一哭就安撫,但總怕他哭太久血氧下降。我無可避免地成了繞著孩子轉的陀螺,只能趁他熟睡時稍微喘口氣偷睡半小時,想到訓練大計,只能期待一切等他拔掉氧氣導管再說!

前陣子有位姊妹介紹了一個育兒的部落格給我,看到有人和我有一樣的問題,並且成功的克服養出作息規律快樂健康的寶寶,我彷彿看見黑暗中的曙光,差點感動得流下淚來,一口氣買了好幾本格主推薦的育兒書籍認真拜讀了起來,也開始試著讓小睦晚上睡久一點,至於自行入睡,我則是摩拳擦掌等著拔管之日再加強訓練。

沒想到隨著寶寶漸漸長大,許多的問題也一一浮現,果真印證了育兒之路沒有捷徑,苟且偷安的結果就是自食惡果。因為喝完奶都要抱半個小時以上,所以小睦幾乎都是在我們懷中睡著,之後再放到床上,但睡了四十分鐘之後就會哭著醒過來,總要我們塞奶嘴加拍拍摸頭他才要再閉上眼睛,有時閉上眼睛不久又會醒過來哭,哄著哄著就到下一餐,順勢抱起來餵奶,之後就讓他繼續睡在身上。所以照書養遇到最大的瓶頸就是無法有餵奶–清醒–睡眠的循環,還有無法讓他自行入睡。沒想到這周他開始在喝完奶抱半小時後放回床上時睜開眼睛大哭,要安撫好久才肯睡覺,更慘的是以前吃奶嘴吃吃就睡著,現在奶嘴一掉他又會起來哭,我必須不斷的爬起來塞奶嘴,更是一刻都不得休息。是我把他訓練成非得要人哄才能入睡,誰都怪不得。

痛定思痛的結果,我終於決定要訓練寶寶自行入睡,首先就從醒著放上床,若是哭了不理他開始。第一次小睦呼天搶地聲嘶力竭的哭了十分鐘(還加上血氧監測器的警報聲響個不停),哭聲漸停我趕緊把他抱起來安慰一下(書上說要搶沒哭的黃金三秒鐘,以免鼓勵他以哭鬧達成目的),沒想到一放下床,他又繼續聲嘶力竭地哭了十分鐘(後來在翻書發現我領會錯誤,這樣反而造成寶寶錯誤的期待,以為哭久一點媽媽就會抱他,下次就會哭更久),我不敢離開也不敢抱他,縮在房間的角落心中在淌血,無數的聲音在交戰:真的要這麼殘忍嗎?從他出生還沒放著讓他哭過,訓練一定要這樣嗎?這樣真的能成功嗎?小睦終於哭累了在床上小聲啜泣,我趕緊再把他抱起來,這一次不敢再放回去了,決定抱著玩撐到下一次喝奶。

當了媽媽才知道原來寶寶的哭聲是這麼難以忍受,為了堅定自己訓練寶寶的理念,我又把幾本書翻了一遍,終於有點摸到訓練的內涵。很多人聽到訓練就反感,覺得孩子既不是小貓小狗,為什麼要訓練?其實訓練是指:讓寶寶學會。讓寶寶學會被哄睡等於訓練寶寶被哄睡,讓寶寶學會自己入睡等於訓練寶寶自己入睡。其實,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訓練寶寶。(喂,請問百歲醫師在家嗎?頁84。)訓練寶寶有一個規律的作息,能自行入睡不是為了讓爸媽更輕鬆(當然若成功了爸媽會輕鬆很多),而是讓寶寶可預期下一步該做什麼而更有安全感,爸媽也更可以推測寶寶的需要和哭泣的原因。以嬰兒為中心並不是一個好的養育方式,因為嬰兒本身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需要,如果寶寶整夜不睡一直要父母陪他玩,或是每個小時都要喝奶,每次都只喝一點點,難道父母就都要由著他嗎?這樣反而會讓寶寶更加欠缺安全感和獨立性,所以訓練的目的不是在訓練寶寶不要哭,而是訓練他入睡的技巧和好的健康的睡眠習慣,這樣寶寶才能更滿足快樂。

關於哭泣:放任寶寶,養成他一哭鬧,就被抱起來的習慣,他也變成不正常的去依賴哭鬧(從零歲開始,頁110。)

當寶寶哭了,因為天性使然你可能想要去挽救。你可能覺得寶寶很憂傷,更糟的是,你覺得哭泣是不好的。S.L.O.W(Stop, Listen, Observe, What’s up)裡的S是提醒你抑制那些感覺,暫停一下。讓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會主張叫你暫停一下,有三個主要的理由。

1.寶寶得發展「聲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表達順暢,可以要求他們想要的和表達他們的感覺。不幸的是,許多父母在等到孩子發展口頭語言時,才開始教導這個重要技能。可是,表達的根基在嬰兒早期時就展現,也就是當嬰兒開始透過咿咿呀呀和哭泣在跟我們「交談」時。

記住,想想寶寶哭泣時會發生什麼事,媽媽通常把他抱在懷裡或是在他嘴裡塞個奶嘴,這樣不僅奪走他的聲音–本質上就是「不讓他說話」,而且不經意中訓練他不要求助他人。畢竟,每種的哭泣都是寶寶在要求「滿足需要」。當你的伴侶說「我好累」時,難道你會在他嘴裡塞隻襪子嗎?如果我們不等一會,聽聽他說些什麼,就這樣在他嘴裡塞個東西,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這個比喻超經典,害我現在塞奶嘴時都會遲疑一下。)最糟的是魯莽的干預,父母在不知不覺中訓練寶寶不要發出聲音。

2.你得培養寶寶自我慰藉的能力。我們都知道在成人時期自我慰藉的重要性。當我們覺得有點低潮,我們會洗個熱水澡,來個按摩、讀本書、或是出門輕快的走走。每個人放鬆的方法都不同,但是知道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或是入睡,是很重要的處理技巧。那麼,嬰兒會怎麼做呢?顯然的,他們沒辦法去散步或是打開電視放鬆一下,但是人與生俱來這種自我慰藉的能力—他們會哭;會吸吮,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學習如何利用。不到三個月大的嬰兒大概還找不到他們的手指,所以只能夠哭,哭泣是封鎖外界干擾的方法。…如果我們急著介入,反而讓他喪失這個能力。

3.你得學習嬰兒的語言。S.L.O.W是幫助你認識寶寶以及了解他的需求的工具。暫停一下,去分辨哭泣和伴隨的肢體語言,比起在他嘴裡塞個奶嘴或是抱著搖晃他,卻不清楚他的需要,你可以更確切滿足他的要求。(超級嬰兒通,頁85。)

媽媽如果不讓寶寶哭,做決定時就無法有自信,也無法判斷出寶寶真正的需要。她也許回應了寶寶次要的信號(哭泣),卻可能錯過寶寶最主要的信號。媽媽需要回應的是哭背後的原因,要學會判斷寶寶為什麼哭,這樣你的回應才會合理,才有目的,不是感情用事。(從零歲開始,頁158。)

關於睡眠:睡眠方面,人的睡眠是[淺眠-熟睡-淺眠-熟睡-淺眠....]兩者情況交替進行,大概每40-50分鐘會有一次循環。處於淺眠期的大人可能抓抓鼻子就又入睡,不會有睡眠問題。小寶寶因為還在學習階段,很容易在淺眠期醒來(或被吵醒)然後就哭著不知道如何再入睡。這時爸媽的介入,不但讓孩子學不到自行入睡的能力,還容易養成孩子依賴爸媽的安撫(如奶嘴、喝奶、親拍、抱抱)等方式入睡。

一旦習慣被人安撫的寶寶,進入到淺眠期(就是半醒半睡時)感覺沒有人安撫/或者被聲音吵醒,就會吵著希望能以相同方式再度被安撫入睡。(部落格:慈的生活雜記,小寶寶的好睡眠。)

如果嬰兒睡得不好,就沒有辦法獲得能讓他運作良好的神經系統。會變成暴躁不安,協調不良,沒有辦法專心好好去吸母奶或者喝奶瓶,也沒有精力探索這個世界。最糟糕的是,太過疲累又毀了他的睡眠。因為不好的睡眠習慣會不斷循環。

有些嬰兒因為太過疲累導致他們生理沒有辦法放鬆、或者入睡。只有當他們真的累到極點,最後終於睡著了,看到嬰兒如此興奮又沮喪,不得不自我尖叫以封鎖外界世界好讓自己入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更糟的是,當嬰兒終於睡著時,其實睡眠是斷斷續續的,有時甚至少於二十分鐘,所以總是暴躁不安。(超級嬰兒通,頁178)

正常哭的時段:快要吃奶之前,寶寶被放上床小睡時,在下午或傍晚時。當寶寶上床小睡時,哭多久是由寶寶決定,但父母要監督。美國小兒科學會發現:「很多寶寶不哭就睡不著,只要讓他哭一下,他很快就會睡著。如果寶寶真的累了,不應該會哭很久。」

寶寶睡到一半偶爾小聲哭幾分鐘並非不尋常,美國小兒科學會的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可能的原因:「有時候你以為寶寶醒了,其實寶寶正經歷淺眠階段,他可能會扭動、抖動、急躁不安、甚至哭了,但他仍然是睡著的。也許寶寶醒了,可是如果不理他,他會再度睡著。這種時候千萬不要去哄寶寶,這只會讓寶寶更清醒,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再入睡。如果你讓寶寶哭幾分鐘,他就會學會自己入睡,不用靠你幫忙。」美國小兒科學會又說:「有些寶寶其實需要用哭來發洩精力才入睡或讓自己醒來。讓寶寶稍微哭個十五到二十分鐘對他沒有害處,你只要確定他哭不是因為肚子餓、疼痛、或是尿布濕了。」(從零歲開始,頁165。)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三十分鐘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超級嬰兒通,頁183。)

在他進入夢鄉前,放他在他的嬰兒床上。許多人認為除ㄟ寶寶很快就想睡,不然不能將他放到嬰兒床上。這完全的錯了。在三部曲一開始就放他在嬰兒床,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的技能的最好方式。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或是搖椅上睡著,結果在他的嬰兒床醒來,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花園裡去一樣。…「一定是某人趁我睡著時將我放到這來的。」他們反而變的迷惘、驚慌。最後變成在嬰兒床裡無法感到舒服或安全。(超級嬰兒通,頁187。)

關於作息:寶寶被安置在規律及可預期的日常生活中,發展出對挫折更大的容忍度,且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來表達(從零歲開始,頁112。)

穩定的作息較容易推測寶寶哭的原因,知道寶寶餓的時間和累的時間而適時回應,也會讓寶寶覺得你能知道他的需要而覺得安全。(忘了出自哪本書)

雖然看了這麼多書,但實行起來發現仍需要好多的禱告,到底哪種方式是真的適合寶寶,讓他哭真的就會睡著嗎?怎麼樣才能讓他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長大?書上只告訴你原則,實行是否能成功在我看來不是靠爸媽的堅持,而是靠我們的禱告交託,只有主所創造生命的律是最適合寶寶的,所以也只有主知道寶寶該有怎樣的作息和睡眠。我們只能訓練出他原本所有的(如晝夜規律、自行入睡),訓練不出他生命裡所沒有的。

在訓練寶寶而讓他哭的過程中,我常想到主對我們的訓練。許多時候,主似乎也不顧我們的眼淚軟弱傷痛,但這是因為主有一個更積極的目的,祂訓練我們,甚至允許我們流淚一段時間,因為祂要使我們在生命和性情上,但不在神格上與祂一模一樣,當然內在素質是因為我們有祂的生命,這生命有性能把我們做成祂所要的。就像寶寶的生命是能自行入睡的,雖然因為要矯正之前養成不良的習慣,必須讓他哭泣一下,只要我們不介入,他就能漸漸發展出該有的性能。

以下純粹流水帳:訓練的第一天,早上八點醒來,八點半喝奶,玩到九點半,放上床哭兩分鐘就睡了,十點二十房間裡傳來斷斷續續的哭聲,約十分鐘就又睡著了。(中間有進去偷看警報器,因為他一動警報就叫個不停)。

十一點吃完奶,十二點放上床哭了十分鐘,後來變成大哭,進房查看發現氧氣導管被他拔了,重新貼好抱起來再玩一下,十二點半放上床,哭不到五分鐘就睡著了。兩點起來喝奶,玩到三點放上床,哭了十五分鐘,進房查看發現很清醒再陪他玩一下,三點半放上床,哼個幾聲就睡了。五點起床喝奶,六點放上床哭了十分鐘才睡,七點多開始大哭,趁喘氣的時候抱起來還是繼續哭(每天七點多都會這樣),七點半洗澡,八點喝奶睡著,九點放上床睡覺。

歸納幾次哭得比較久的原因都是放上床的時間點判斷錯誤,如果真的累了放上床幾乎沒什麼哭就會睡了。還有有人在房間裡他會哭得比較久也比較大聲,寶寶身上好像真的有雷達,即使我靜靜躺在他看不見的地方他也能偵測到而放聲大哭

最後,要感謝媽媽婆婆小姑媽不遺餘力拔刀相助,我知道聽到小睦的哭聲你們也不忍心,所以更感謝你們容讓我照著我的異象訓練小睦。

訓練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還得靠主的憐憫!